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微信小程序
咨询电话: 4006-010-699(工作日8:30-17:30) 请登录 注册
上海市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0-09-01 21:26:06

教育部简报〔2018〕第22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按照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率先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率先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在全国推广一批改革成果,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上海贡献。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制度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为目标引领,以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不断优化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为重点的德育内容体系。继续深化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理念,把发挥中小学政治课和高校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作为改革核心任务,着力挖掘每一门课程的育德内涵,大力推进其他各门课程与之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促进所有教师将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共同把牢课堂育人阵地,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目前,上海高校已形成以4+1门思政课必修课为核心、60余门“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为骨干、1000余门综合素养课为支撑、近3000门专业课为辐射的“课程思政”同心圆。创建以“易班”为代表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探索文教结合、体教结合等促进德智体美劳诸育融合发展的有效机制。以“开门办思政”为抓手,整合挖掘各类社会资源的育人功能,在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等方面扎实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坚持公平与质量并重,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坚守公平底线,通过郊区农村学校委托管理、名校赴郊区办分校、骨干教师结对帮扶和柔性流动等措施,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已推行五轮郊区农村学校委托管理,150余所相对薄弱学校接受托管,受益学生超过12万人。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深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已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70%,老百姓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已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25%。针对公办初中薄弱这一短板,出台《关于实施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意见》,为强校工程实验校配备市级名校长和名师,确保每所实验校常驻1名名校长和2名名师,着力通过制度创新、政策支持和项目化实施,把百所公办初中办成“家门口的好初中”,带动公办初中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提升义务教育内涵质量,深入推进小学“零起点教学”与五分等第制评价,不断调整优化“绿色指标”等学校评价标准,积极发挥中小学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中高考指挥棒作用,努力成就不挑生源的学校和校长,把不抢跑的每一个孩子培养好。加强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实现常住人口3—6岁幼儿学前教育和看护服务全覆盖。促进教育生态健康发展,2017年起积极稳妥规范义务教育秩序,完成近7000家教育培训机构全覆盖、无死角摸排,出台“一标准两办法”,明确教育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与审批流程,要求所有教育培训机构及其教学点都必须经审批取得办学资质。对无资质办学的机构,一律纳入联合执法查处范围,全市现已查处关停500余所无资质的培训机构。

坚持贯通培养与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完善职业教育学制体系,多渠道多形式打通“中职—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融通的“立交桥”,探索“中职—高职”“中职—应用技术本科”“高职—应用技术本科”“应用技术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多形式贯通试点。匹配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升级需求,大力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调整重学术型轻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结构、层次、格局,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一体化设计课程教学标准、实习实训体系等,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通的办学模式,提升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坚持育人为“生命线”,切实加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2014年以来持续实施市属高校教师教学激励计划,要求所有教授必须为本科生讲授通识及专业基础课,作为任职基本条件;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安排坐班时间为学生答疑。全面启动实施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计划,即发展一批一流本科专业、汇聚一批一流教学师资、落实一批一流教学资源、形成一批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建设一批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示范引领基地。坚持学科发展为“龙头”,对标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提升学科能级,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出台《上海市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意见》,按照中央与地方两类高校、学校整体建设与学科特色发展两个层面,分类支持全市高校“双一流”建设。启动部市共建在沪部属高校“双一流”建设,安排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实施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提升市属高校实力。以“在高原上建高峰”的思路加强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探索实施高校分类管理评价,从“综合性、多科性、特色性”和“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应用技能型”两个维度,构建高校分类发展体系,探索将评价结果与高校总体绩效增量直接挂钩。

创新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培养培训,在中小学幼儿园阶段,推行新任教师资格证书和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双证”注册制度,新任教师开展1—2年见习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教师培训基地对新教师进行统一培训,使其养成良好教学行为规范,增强教学实践能力,同时把不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如有性格缺陷、心理疾病等)排除在外。在高校,严格要求新进教师必须担任2—3年助教后才能独立开课。完善教师队伍科学管理机制,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和教师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善具有行业特点的教师薪酬体系,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用优秀的教师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我来说两句
提交
万企千校请留下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一键咨询
注册简历
查询
在线咨询
资料下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