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就业/招聘小程序
咨询电话: 010-66083178(工作日8:30-17:30) 请登录 注册
建贯应用型人才培养和认证标准
习近平: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发布时间:2025-08-05 00: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着重强调,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这一重要指示,为我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关键指引。

从 “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到 “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再到如今的 “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总书记对二者关系的一系列论述,深刻体现了对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规律性认识,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遵循的重要方法论。

创新链,其源头活水来自科技创新,是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的全过程,代表着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的脉络。产业链,则以产业创新为动力源泉,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制造到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是产业价值实现的链条。在当下,科技创新已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推动产业变革与升级的关键驱动力。而产业创新能够促使科技成果落地生根,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实现科技的经济价值。二者相辅相成、深度融合,共同构成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实践方向。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心。

然而,在现实中,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常常被 “锁在抽屉里”,企业的技术需求却 “悬在半空中”,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产业链与创新链衔接存在诸多阻碍。要解决这些问题,搭建平台是关键一步。通过构建各类创新平台,如产学研合作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能够拓宽创新要素的流通渠道,让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顺畅,实现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促进要素的自由融通。

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更是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的坚实基石。“一头是科技成果、一头是产业需求,需要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二者结合,让好的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操作系统’。” 当前,在创新要素流动、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仍存在体制机制上的堵点和卡点。必须破除这些障碍,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比如,优化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建立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激发科研人员和企业的积极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鼓励更多的创新行为。

在创新链、产业链共融共舞的进程中,企业处于关键一环。强化企业主体地位,能够有效破解科技与市场 “两张皮” 的难题,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培育新质生产力。众多企业已经做出了成功示范,华为与多所高校共建卓越中心,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生态,使其在通信技术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万事利集团依托 AIGC 技术开发丝巾设计大模型,实现 “千人千面” 的个性化生产,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还带动了整个丝绸产业的创新升级。越来越多这样的企业,既能引领技术突破,又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 “主力军”。

此外,要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无缝对接,还需借助科技金融工具的力量。通过科技金融支持初创企业,助力其成长为领军龙头企业,完善 “科技 — 产业 — 金融” 的循环体系,形成 “样品 — 产品 — 商品 — 产业” 的高效转化链条。一方面,政府可以设立专项科技金融基金,为有潜力的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的金融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的背后,是对产业规律、创新规律、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与把握。让创新更好地赋能产业,产业反过来激发创新活力,形成良性循环,培育更多向 “新” 求 “质” 的发展动能,必将持续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我国在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繁荣与进步。

找人才
千校人才小程序
找工作
万企岗位小程序
一键咨询
注册简历
查询
资料下载
返回顶部